国资委:各省区市各出实招 抓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地
发布日期:2022-01-18 【字体:大中小】 打印
近期,全国多省区市密集出台相关方案,进一步抓实抓细相关工作,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地。
上海:发布国企改革实施方案 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近期上海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将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上海国资系统将新增10家左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也将适时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还将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十大创新型领域,开展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十大机制。
上海国企改革将注重以优化布局为关键,持续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一是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落实落地。国资国企要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培育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建立上市资源后备库,新增10家左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整合会展资源,打造世界一流会展企业,高标准承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溢出带动效应。二是实施“三大产业”“四大品牌”战略。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先导产业,加快三大产业高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基础,推出更多成果。完善品牌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将有关费用在考核中“视同于利润”,并配套国资收益资金支持,同步加强人才政策系统集成,推动国有企业成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三是助力强化“四大功能”服务保障社会民生。国资国企要全面服务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担当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表率,积极参与旧区改造、租赁住房建设等民心工程,参与本市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民生改善、环境提质、发展提速。
上海国企改革将注重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不断推动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一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鼓励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适时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员工持股试点,支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参与员工持股。二是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推动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企业集团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建立企业集团及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水平分析评价机制,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发展质量。加大国资收益、国有资源集中集聚集约力度,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保障工作提供支持。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作用,实施盘活资产、重组整合、优化配置、价值管理、业务嫁接。三是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调整。推动企业集团深化改革,加强战略资源整合,优化集团管控体系,打造精干高效的集团总部。功能保障类企业建立渠道畅通、平衡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保障重大任务项目建设完成、城市运行安全稳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开展企业管理层级收缩。四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握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机遇,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以系统性创新谋发展,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十大创新型领域。开展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十大机制,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
安徽:出台实施方案推动国资国企改革
2020年12月25日下午,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安徽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该实施方案将扎实推动安徽省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此,安徽省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实际,提出大力推动安徽省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引导国有企业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开展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等特色做法,努力形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安徽版”。方案共8个部分41条改革举措,力求通过3年的努力,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020年以来,安徽省积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推进江汽和大众合资合作;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壮大“两类公司”资本实力;加快省属企业规范董事会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省属企业董事会建设全覆盖;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建立省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积极推进库内项目上市挂牌;在省属企业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省属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省级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改革试点,目前国元金控集团所属国元农保等5户企业已基本完成员工持股改革;扎实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基本完成分离移交133.2万户,完成率100%。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省属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2020年前11月,28户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8475.4亿元、利润总额75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7.8%;截至10月末,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相比,省属企业营业收入居全国第7位,利润总额居全国第3位。
江西: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施工图”确定
2020年12月16日,记者从省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2020-2022)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省开启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新征程,到2022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力争突破5万亿元、营业收入年增速达到20%,省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总体实现创新倍增,推动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年9月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省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聚焦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七大重点任务,细化提出了30项具体任务,明确今后三年全省国有企业发展的“施工图”。
针对江西省国有经济规模总量偏小、布局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引领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实施方案》强化了关键领域改革举措,包括加大市场化战略重组和并购力度,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和提高集中度,加快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步伐,积极运用市场化差异化薪酬和激励手段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省国有资本布局更加优化,国有企业的活力、创新力、竞争力和贡献力显著提升,江西省将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清单式工作台账,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对改革推进慢、阶段性任务没完成的单位进行通报督促,对改革任务重、问题多的单位开展重点调研,加强协调推进。
重庆: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推进“十个一批”重点项目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市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重庆市国资委将紧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办好一流企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在全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国企新担当新作为。
今年,重庆国资系统将着力推进实施“十个一批”重点项目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一是实施一批创新研发项目,培育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全市“智造重镇”和“智慧名城”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引领提升创新能力,集聚一批“高精尖缺”创新人才,建设一批市级、国家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协同推进企业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二是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提升和战新产业发展项目,塑造国企现代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提速推进一批大数据智能化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聚,逐步形成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
三是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主动“上云”,大力实施企业管控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培育、标杆示范引领五大行动,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制造和产业生态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四是实施一批跨区域、市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展现国企落实重大战略新作为。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港口、城市轨道、水利设施、供排水及环境工程、城市综合开发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
五是实施一批全市重大公共服务保障项目,践行国有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加大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能源资源粮食供应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力度,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体现国有企业责任担当。
六是实施一批国企改革项目,激发市场化新活力。坚持市场化导向,更深层次推动国企改革,重点在以专业化整合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一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专业化重组整合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改革试点,充分激发国有企业内生活力动力。
七是实施一批企业安全发展项目,强化统筹发展与安全新举措。落实落细企业主体责任,抓好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加强“三基”工作、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管理培训,牢牢守住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底线。
八是实施一批提升企业管理项目,夯实国企抗御风险新能力。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行业先进企业,督促指导企业抓好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科技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个重点领域、38项管理提升事项,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九是实施一批强化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项目,促进经营管理效能新提升。重点在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执行、信息化管控、监督评价及出资人监督等方面持续用力,推进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建设,完善和严格执行企业内控制度,提升内控体系有效性。
十是实施一批深化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构建国资监管新体系。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推进国资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方式、监管导向等多方位转变,切实提高监管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快国资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突出抓好市和区县两级制度、机制、规划、业务、改革、项目“六个对接”,推动全市国资监管上下贯通、全面覆盖。
甘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
甘肃省在做好国企改革“1+28”政策体系落实落地的基础上,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不断将甘肃省国企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2020年,33户省属监管一级企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共488项,目前已完成481项,任务完成率98.57%,三年任务完成率17.34%。
2020年国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后,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时作出批示,指导省政府国资委对甘肃省落实国企改革“1+28”政策体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评估,对近年来巡视和审计中指出国资国企方面的问题全面梳理。
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深入学习理解方案精神,针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找准症结所在,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和要求,结合甘肃省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2020年10月26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简称《方案》),《方案》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细化了110项重点改革任务,明确了三年全省国有企业发展的“施工图”。
《方案》出台以来,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和各市州及兰州新区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组织专班,对照《方案》要求,制定了本地区、部门实施方案,努力推进当年重点改革任务,一些改革举措已破题,取得初步成效,为今明两年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效。2020年1—11月份,甘肃省属监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7.52亿元,同比增长8.73%,其中省内工业总产值1787.21亿元,同比增长8.42%;实现营业总收入6656.17亿元,同比增长6.33%;实现利润总额108.55亿元,同比增长14.46%。(素材来源:国务院国资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