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66利来国际

攀钢工程:坚持市场化方向 构建“三个体系” 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

发布日期:2022-06-16 【字体:打印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工程”)为鞍钢三级全资子公司,2001年以来,受市场等内外部因素制约,连续15年年均亏损2.05亿元,并被列为“特困企业”。近年来,攀钢工程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努力构建市场化管控、运营、考核“三个体系”,持续激发活力动力,改革成效不断显现。2016年同比减亏1.58亿元,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2018年开始持续盈利。2020年,实现利润1亿元,较2017年增长2.55倍,经营业绩创历史新高。

  构建市场化管控体系,落实市场主体地位

  围绕特色、传统、新型“三大产业”发展战略,明确职责边界,深化授权放权,推动企业由“内部施工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一是重塑职责边界。在战略规划上,做强做大冶金设备维修与技改、设计与总包等特色产业,做精做实机电安装、消防工程等传统产业,做新做长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等新型产业。基于“三大产业”发展战略,厘清明确攀钢工程与下属公司的职责边界。攀钢工程作为战略、投资、资金、决策中心,负责建体系、定规则、控运行、评效果;子公司作为市场开发与经营主体,负责执行落地,经营创效。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组织机构,16个子公司整合至8个,内设科室机构精简23.35%。二是深化放权赋能。坚持“权力放下去,活力和效益提起来”,让冲在一线的员工有话语权、决策权,打造灵活高效、响应快速的市场主体。实行“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将资金管理权、物资采购权、薪酬分配权等授予下属公司和工程项目。在资金管理上,项目经理可自主平衡资金预算;在物资采购上,项目经理可自行决策现场急需小批量物资材料采购;在薪酬分配上,项目经理可根据项目经营情况,决定当期绩效与薪酬分配。

  构建市场化运营体系,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坚持把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构建市场化运营体系,激活人力资源核心要素。一是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对标行业先进,优化岗位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总部管理人员数量由712人降至365人,精简48.7%。2名普通管理人员跨级竞聘至副总监岗位,23名副总监以上干部降级为普通管理人员,实现“能上能下”。同时加强总部与基层人员交流,鼓励财务、费控等专业人员兼职重大项目岗位,充分发挥专业支撑作用。二是持续优化人力资源。2016年以来,通过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内部岗位竞聘、内部退养、及时办理退休、待岗培训、劳务输出、内部置换劳务等七种方式,在岗职工数量优化40.19%,实现“能进能出”。通过改革用工制度,攀钢工程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企业劳务用工费用由2016年的5607万元降至2020年的657万元,整体压降88.3%。三是创新绩效考评办法。根据企业年度战略规划与总体经营任务,结合下属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管控模式,进行指标细化分解,实行差异化考评,实现薪酬“能增能减”。经营者薪酬与工程公司效益、企业整体效益“双挂钩”;管理人员薪酬与本企业效益、本岗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双挂钩”;普通职工薪酬与本企业效益挂钩。2020年,下属公司经营者年度薪酬差距达1.75倍,经营负责人薪酬差距达2.5倍,普通职工薪酬差距达4.8倍。

  构建市场化考核体系,全面压实主体责任

  深入推行契约化管理,由上至下延伸至车间、项目部等基层单元,通过签订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构建市场化考核体系,压实主体责任,让经营班子、管理团队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一是实施“考核+约束”。严格按照契约规则兑现考核,经营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予以解聘或免职。按照年度核定薪酬标准1∶1交纳风险抵押金,未完成利润目标的同比例扣减风险抵押金,利润为负的没收风险抵押金,并按照干部管理程序对主要负责人予以降职或免职。2020年,65个承包经营团队共缴纳风险抵押金2221万元,全部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兑现超利奖1805万元。二是实行“分片制+包干制”。紧扣经营考核指标,创新项目管控模式。管理人员实行分片制,针对项目承接、施工组织、现场管理、成本管控、竣工结算等关键环节,实施分片管理,形成责任闭环。一线职工实行项目包干制,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和奖罚办法,强化激励约束,充分激发员工动力。三是强化“过程监督+结果审计”。坚持“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及时跟进到哪里”,集中财务、法律、巡视、审计等监督力量,聚焦重点工程、设备租赁、材料采购、合同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全过程监督。事前强化合规审查,确保程序依法合规;事中开展过程评估,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事后落实结果审计,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素材来源:国务院国资委网站)